绿色建筑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必由之路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4-10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高峰时代已经来临,“十二五”期间,广东将大力开展“十百千”工程,打造一批国家、省、市级绿色建筑示范。一是打造10个以上具有岭南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区;二是打造100家以上建筑节能产品生产和技术服务重点企业,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完善广东省建筑节能产业链;三是从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中,择优选出1000栋左右建筑
绿色建筑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必由之路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5-04-10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高峰时代已经来临,“十二五”期间,广东将大力开展“十百千”工程,打造一批国家、省、市级绿色建筑示范。一是打造10个以上具有岭南特色的绿色生态城区;二是打造100家以上建筑节能产品生产和技术服务重点企业,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完善广东省建筑节能产业链;三是从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中,择优选出1000栋左右建筑作为广东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总结经验加上推广。 到“十二五”期末,广东全省将累积建成绿色建筑4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出台的《广东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新建的公共建筑以及广州、深圳市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从2017年1月1日起,全省保障性住房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广州、深圳市实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定额。从全国的形势来看,北京自2013年6月1日起,深圳规定自2013年8月1日起,新建建筑必须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未来新建建筑全部都要达到绿色一星级标准作为国家层面的强制性要求也将成为可能。 一、绿色建筑设计仍是绿色建筑的“龙头” 纵观我国建筑现状,无论身处何种地域,何种气候,建筑面貌几乎是千城一面,高层写字楼,宾馆商厦大多是闪亮的玻璃幕墙,中央空调。地域性建筑的特色丝毫未有体现,室内环境的空气调节还是过多地依赖人工调节。使建筑的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功能丧失殆尽。多数建筑停留在抄袭模仿外国的炫目亮眼的造型,玻璃盒子满地皆是。重形式,轻功能;重外皮,轻内涵。脱离甚至违背实际功能和气候环境,造成建造和运营的双重浪费和不实用。从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其设计仍然是“龙头”。设计虽然只需要消耗极少的资源,却决定了建筑存在几十年内的命运——能源与资源的消耗水平。如果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融入绿色建筑的理念,从源头上注入绿色建筑的因素,则能起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事半功倍的效应。 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因为设计往往决定了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只有充分利用全寿命周期的绿色设计,使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直到报废及废物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和有害物、排放物、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才能最终获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因此说绿色设计是绿色建筑的基础和根本。 二、让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的全过程 发展绿色建筑最关键的一点是:必须在设计企业中建立绿色意识,普及绿色设计。而不仅仅是为了达到国家和省的绿色标准,得到几个星级标识就完成任务。而是从内心去逐渐接受:节能、节地、节木就、节材,保护环境的绿色建筑这一理念,在设计实践中自觉地为业主,为社会创造健康、舒适、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作品。这就需要我们从选址、规划、建筑方案直到单体建筑的细部构造全过程都必须贯彻绿色的意识,而且在每个项目里都要有思考,有实践。 绿色建筑设计和传统建筑设计的区别。 绿色设计: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目标为要求,需要很多相关专业的配合,完成各个专业的技术集成优化设计,是多种技术的叠加和组合。绿色设计包含很多精细化设计,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策略,还要做各种策划比较,模拟分析,为了达到建筑的目标,绿色建筑团队要和建筑单位、建筑设计单位聚在一起商讨、碰面、磨合,启发大家的智慧,各学科需要交叉融合,每一项绿色建筑的目标选项都要具体地落实在相应专业的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中。 传统建筑设计:按照专业划分,在已确定的建筑方案的基础上,基本上遵循“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概预算”这一线性流程,各司其职来完成。建筑工程设计中各专业通常以满足建设单位的意愿要求和工期为宗旨,关注满足各自专业的相关规范,注重不违犯强制性条文的规定,不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效益的齐头并进。很难顾及建筑创新和运营之后的降低能耗,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还属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初级阶段,难免会出现传统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设计相脱节的现象。例如由于它是一个新事物,很多建筑师在方案构思的前期一般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埋头于常规的创作途径或程序中,没有太多地关注绿色,甚至很多人并没有把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自身的基本素养,觉得建筑创作可以不考虑这方面,认为另找绿色建筑咨询的工程师在方案确定以后往里面添加即可。其他专业的工程师也往往只考虑对项目按传统流程设计完成之后再回头考虑填补绿色内容。 专门的绿色咨询工程师由于大多数项目的前期规划、建筑方案无法参与,待绿色技术介入时面对的已是方案定型的版本,多数由于时间紧迫,只能按图索骥,就米下锅,难免出现技术和标准条文的拼凑,出现一些不得不选或忍痛割爱的技术方案,可行性和性价比都很有限,有悖于绿色建筑的宗旨和原则。 这就需要从设计的源头开始抓起,设计师们的传统设计流程中必须融入绿色技术,必须多专业协同配合,在项目初期,根据具体条件确定适宜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制定该项目的绿色设计策划指引,并据此协调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以避免业主和方案的设计者对建筑盲目追求“气派”“新潮|”“豪华”而不理会绿色建筑的原则,为之付出高昂的造价,材料的浪费,难以使用的空间,恶劣的室内环境和过高的运营能耗。避免前期不考虑,不重视绿色技术,后期来追加,造成技术堆砌,生硬拼凑,得不偿失。而初期对绿色设计的疏忽和急功近利,也会造成建筑的先天不足,后期则无法弥补。 三、适宜的技术选择是绿色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 所有节能技术都有适用性和局限性,盲目追求高科技和绿色建筑技术的罗列,不一定带来节能减排的效果,反而会带来高投资和高能耗,性价比反而低下,有损绿色建筑的良好声誉。所以在设计阶段务必根据设计项目所处的气候特点,具体地使用功能和特色因素,对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选择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并且对它们采取因地制宜的有效集成。 适宜的技术不一定都是“高新”的技术,而大多数是传统的“低技术”,也称作被动式的技术。如岭南建筑的天井、骑楼、冷巷、庭院、花格遮阳等地域性建筑要素。所以在绿色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被动优先”的原则,从当地民居中汲取营养,充分地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确定适合的建筑形式,在这个层面上的建筑师应该有更多的作为,远远要比方案确定之后或者施工图完成之后再来做一些节能措施的补救贡献大得多,被动技术的巧妙运用除了依赖设计师本身的素养外,还要靠计算机模拟进行量化分析。 量化分析就是用计算机模拟的技术对各种外界天然和人工干扰因素对绿色建筑的影响进行分析。比如通风效果模拟、日照效果分析、噪音干扰效果分析等。一个设计项目,大到项目选址、总图规划,小到构造节点,细部设计都可能对使用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如果仅靠设计人员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无法圆满解决的,最精确的办法就是进行计算机模拟,如cfd流体分析,采光模拟,照明模拟,噪声分析辅助设计。在模拟分析时,关注边界的设置和模型的选择是否与实际吻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免会误导设计,上述精细化的设计才能造就出真正的绿色建筑。 四、推动绿色设计是大中型设计企业的历史责任和发展需要 开展绿色设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低碳社会,绿色建筑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成为中国的国策。开展绿色设计是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以防止被市场淘汰的企业需要。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并决定企业的行业地位,提高软实力。基于这一点,大中型设计公司必须走绿色建筑设计之路。 设计是绿色事业中最主要的环节。虽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先行一步开展绿建的研究比较多,但最终还是要把科研成果落实到实际项目上,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大中型设计企业无疑是绿色事业推广的中坚力量,我们责无旁贷。没有设计公司的参与,所有的绿色建筑标准都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实。而设计做得不好,再适宜的技术也会无的放矢。另外通过精细化的优化设计,还能改变人的绿色行为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工作方式,从而真正地实现整个社会的绿色目标,因此我们任重而道远,当上下而求索。
作为广东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总结经验加上推广。 到“十二五”期末,广东全省将累积建成绿色建筑4000万平方米以上。新出台的《广东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规定:从2014年1月1日起,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新建的公共建筑以及广州、深圳市新建的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从2017年1月1日起,全省保障性住房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广州、深圳市实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定额。从全国的形势来看,北京自2013年6月1日起,深圳规定自2013年8月1日起,新建建筑必须全部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未来新建建筑全部都要达到绿色一星级标准作为国家层面的强制性要求也将成为可能。 一、绿色建筑设计仍是绿色建筑的“龙头” 纵观我国建筑现状,无论身处何种地域,何种气候,建筑面貌几乎是千城一面,高层写字楼,宾馆商厦大多是闪亮的玻璃幕墙,中央空调。地域性建筑的特色丝毫未有体现,室内环境的空气调节还是过多地依赖人工调节。使建筑的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功能丧失殆尽。多数建筑停留在抄袭模仿外国的炫目亮眼的造型,玻璃盒子满地皆是。重形式,轻功能;重外皮,轻内涵。脱离甚至违背实际功能和气候环境,造成建造和运营的双重浪费和不实用。从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中,其设计仍然是“龙头”。设计虽然只需要消耗极少的资源,却决定了建筑存在几十年内的命运——能源与资源的消耗水平。如果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融入绿色建筑的理念,从源头上注入绿色建筑的因素,则能起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事半功倍的效应。 绿色设计是绿色制造,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因为设计往往决定了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只有充分利用全寿命周期的绿色设计,使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营管理直到报废及废物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和有害物、排放物、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才能最终获得真正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因此说绿色设计是绿色建筑的基础和根本。 二、让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的全过程 发展绿色建筑最关键的一点是:必须在设计企业中建立绿色意识,普及绿色设计。而不仅仅是为了达到国家和省的绿色标准,得到几个星级标识就完成任务。而是从内心去逐渐接受:节能、节地、节木就、节材,保护环境的绿色建筑这一理念,在设计实践中自觉地为业主,为社会创造健康、舒适、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作品。这就需要我们从选址、规划、建筑方案直到单体建筑的细部构造全过程都必须贯彻绿色的意识,而且在每个项目里都要有思考,有实践。 绿色建筑设计和传统建筑设计的区别。 绿色设计: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目标为要求,需要很多相关专业的配合,完成各个专业的技术集成优化设计,是多种技术的叠加和组合。绿色设计包含很多精细化设计,遵循“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策略,还要做各种策划比较,模拟分析,为了达到建筑的目标,绿色建筑团队要和建筑单位、建筑设计单位聚在一起商讨、碰面、磨合,启发大家的智慧,各学科需要交叉融合,每一项绿色建筑的目标选项都要具体地落实在相应专业的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中。 传统建筑设计:按照专业划分,在已确定的建筑方案的基础上,基本上遵循“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概预算”这一线性流程,各司其职来完成。建筑工程设计中各专业通常以满足建设单位的意愿要求和工期为宗旨,关注满足各自专业的相关规范,注重不违犯强制性条文的规定,不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效益的齐头并进。很难顾及建筑创新和运营之后的降低能耗,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还属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初级阶段,难免会出现传统建筑设计和绿色建筑设计相脱节的现象。例如由于它是一个新事物,很多建筑师在方案构思的前期一般仍然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埋头于常规的创作途径或程序中,没有太多地关注绿色,甚至很多人并没有把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自身的基本素养,觉得建筑创作可以不考虑这方面,认为另找绿色建筑咨询的工程师在方案确定以后往里面添加即可。其他专业的工程师也往往只考虑对项目按传统流程设计完成之后再回头考虑填补绿色内容。 专门的绿色咨询工程师由于大多数项目的前期规划、建筑方案无法参与,待绿色技术介入时面对的已是方案定型的版本,多数由于时间紧迫,只能按图索骥,就米下锅,难免出现技术和标准条文的拼凑,出现一些不得不选或忍痛割爱的技术方案,可行性和性价比都很有限,有悖于绿色建筑的宗旨和原则。 这就需要从设计的源头开始抓起,设计师们的传统设计流程中必须融入绿色技术,必须多专业协同配合,在项目初期,根据具体条件确定适宜的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制定该项目的绿色设计策划指引,并据此协调各专业之间的矛盾,以避免业主和方案的设计者对建筑盲目追求“气派”“新潮|”“豪华”而不理会绿色建筑的原则,为之付出高昂的造价,材料的浪费,难以使用的空间,恶劣的室内环境和过高的运营能耗。避免前期不考虑,不重视绿色技术,后期来追加,造成技术堆砌,生硬拼凑,得不偿失。而初期对绿色设计的疏忽和急功近利,也会造成建筑的先天不足,后期则无法弥补。 三、适宜的技术选择是绿色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 所有节能技术都有适用性和局限性,盲目追求高科技和绿色建筑技术的罗列,不一定带来节能减排的效果,反而会带来高投资和高能耗,性价比反而低下,有损绿色建筑的良好声誉。所以在设计阶段务必根据设计项目所处的气候特点,具体地使用功能和特色因素,对拟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进行技术经济评价,选择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并且对它们采取因地制宜的有效集成。 适宜的技术不一定都是“高新”的技术,而大多数是传统的“低技术”,也称作被动式的技术。如岭南建筑的天井、骑楼、冷巷、庭院、花格遮阳等地域性建筑要素。所以在绿色设计过程中,应始终坚持“被动优先”的原则,从当地民居中汲取营养,充分地考虑当地的气候特征,确定适合的建筑形式,在这个层面上的建筑师应该有更多的作为,远远要比方案确定之后或者施工图完成之后再来做一些节能措施的补救贡献大得多,被动技术的巧妙运用除了依赖设计师本身的素养外,还要靠计算机模拟进行量化分析。 量化分析就是用计算机模拟的技术对各种外界天然和人工干扰因素对绿色建筑的影响进行分析。比如通风效果模拟、日照效果分析、噪音干扰效果分析等。一个设计项目,大到项目选址、总图规划,小到构造节点,细部设计都可能对使用功能造成很大影响,如果仅靠设计人员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无法圆满解决的,最精确的办法就是进行计算机模拟,如cfd流体分析,采光模拟,照明模拟,噪声分析辅助设计。在模拟分析时,关注边界的设置和模型的选择是否与实际吻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免会误导设计,上述精细化的设计才能造就出真正的绿色建筑。 四、推动绿色设计是大中型设计企业的历史责任和发展需要 开展绿色设计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低碳社会,绿色建筑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成为中国的国策。开展绿色设计是提升技术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以防止被市场淘汰的企业需要。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并决定企业的行业地位,提高软实力。基于这一点,大中型设计公司必须走绿色建筑设计之路。 设计是绿色事业中最主要的环节。虽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先行一步开展绿建的研究比较多,但最终还是要把科研成果落实到实际项目上,理论必须和实践相结合,大中型设计企业无疑是绿色事业推广的中坚力量,我们责无旁贷。没有设计公司的参与,所有的绿色建筑标准都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实。而设计做得不好,再适宜的技术也会无的放矢。另外通过精细化的优化设计,还能改变人的绿色行为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工作方式,从而真正地实现整个社会的绿色目标,因此我们任重而道远,当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