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是公历新一年的第一天。元,谓"首";旦,谓"日";"元旦"意即"首日"。"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中国古代曾以腊月、十月等的月首为元旦,汉武帝起为农历1月1日,中华民国起为公历1月1日。
元旦的由来 元旦的由来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元旦的习俗 元旦的习俗
在古代,“元旦”和“春节”是同一天。新中国成立之后,“元旦”才成为了公历的新年。在元旦期间,人们会以各种方式来庆祝元旦。
早在尧舜时代,元旦就是舜帝祭祀尧帝的日子,后来历朝历代都会在元旦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老百姓也会在这一天祭拜先祖。在民间,书写福字、悬挂春联、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娱乐活动都是很常见的。
中华民国确立了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之后,元旦成为了公历的新年,春节成为了农历的新年。而元旦节习俗自然要比传统农历春节的习俗要少得多。其中比较普遍的就是元旦联欢会、举行集体活动等,一些民间还保留着吃饺子、放鞭炮以及吃年糕的习俗。
元旦到,问个好
辞旧迎新元旦到,祝福赶忙报个到,快乐进入人生道,幸福惬意心里倒,事业登上好运岛,生活舞出吉祥蹈,元旦到,愿你福到,运到,开心到,大成的家人们,元旦快乐!